·丁文江:三十余年呕心沥血坚持传承国学武术文化   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张明学书画分享   ·关于召开2021鬼谷子国学智慧高端论坛的通知   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国学泰斗张志哲教授出席盛会
您的位置:首页忠孝文化 >

《二十四孝》孝 说文解字

本文导读: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,元代郭居敬编录古代24个笑死的故事编成《二十四孝》,用来教育儿童,成为宣传孝道的基本读物。《二十四孝
孝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,元代郭居敬编录古代24个笑死的故事编成《二十四孝》,用来教育儿童,成为宣传孝道的基本读物。

《二十四孝》包括二十四故事其中就有和孔子的弟子有关。

一个是“百里负米”故事的主角是子路。周仲由,字子路、季路,性格直率勇敢。他小时家贫,常常自己采野菜做饭,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父母。父母死后,他做了大官,生活豪华,却常常怀念双亲,慨叹说:“即使我想吃野菜,为父母亲去背米,哪还能够呢?”

另外一个“啮指痛心”说的是曾参的事情。曾参,字子舆,在孔门中以孝行著称,世称“曾子”。曾参学识渊博,曾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的修养方法,相传他著述有《大学》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后世儒家尊他为“宗圣”。曾参少时家亦贫,常入山打柴。一天,家里来了客人,曾母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参忽然觉得心疼,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,便背着柴火迅速回到家中,跪问缘故。母亲说:“有客人忽然到来,我咬手指盼你回来。”曾参于是接见客人,以礼相待。(讲实话,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含义)

另外的一个“芦衣顺母”讲闵子骞。闵损,字子骞,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。孔子曾赞扬他说:“孝哉,闵子骞!”(《论语·先进》)。他生母早死,父亲娶了后妻,又生了两个儿子。继母经常虐待他。冬天,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,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“棉衣”。一天,父亲出门,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,将绳子掉落地上,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,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,父亲才知道闵损受到虐待。父亲回家后,要休掉后妻。闵损跪着求父亲原谅继母,说:“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,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。”父亲十分感动,就依了他。继母听说,悔恨知错,从此对他如亲生儿子一般。

但孝不是愚孝,不是糟粕,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行为。在《二十四孝》中就有很多愚孝,什么“郭巨埋儿”什么的,有悖常理。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这种愚忠愚孝的,其实不然。孟子说:"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"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。并且还说无道之君,要诛之,或者换掉。关于孝的问题,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。在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有这么一个故事: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。一天,曾参有了过失――锄草时,误伤了苗,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。曾参没有逃走,站着挨打,结果被打休克了,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。曾参醒过来过来,就问父亲:"您受伤了没有?"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。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:"曾参来,不要让他进门!"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,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。孔子说:"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?舜作儿子时,父亲用小棒打他,他就站着不动;父亲用大棒打他,他就逃走。父亲要找他干活时,他总在父亲身边;父亲想杀他时,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。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,也不逃走,任父亲用大棒打,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。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,难道还不是罪过吗?"

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,拿着大棒乱打,如果打死、打伤或者打成残废,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。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,永远无法摆脱。这是"不逃"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。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,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。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,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,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。很显然,上述“父叫子死”的说法,孔子是不同意的。不该死的,就不能轻易地死去,即使有父命。

分享: 

    忠孝文化